相信很多市民都有这样的感受:在不知不觉间,天更蓝、水更清了,塞上湖城银川正在悄然变美,曾经大家避而远之的臭水沟变身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,黄河沿岸人工湿地吸引了大批候鸟驻足停歇。这些改变,不仅是我市对黄河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,也是现代科技

运用的一个缩影。

A 搭建生态浮床控制水草生长

经过一个月的生态补水,目前我市各条沟道的水环境容量及自净能力有了一定提高,对于专职从事水草打捞工作的老高来说,这也意味着他们又要开始繁忙的人工打捞水草时节。第 二排水沟北京路前后2公 里,是老高定点打捞的沟段之一,工人将水草打捞上来,要搁在岸边晾干后再拉运走。短短两公 里的渠道,打捞一遍需要花费一周的时间。“天气一热,水草长得快,这头捞完那头又长起来了,几乎得天天捞,不然水草会产生黄色的泡沫。”

银川市水务局河道管理所专业技术员李阳告诉记者,沟道内的水草过多的话,一方面会导致水流不畅,水循环减慢,另一方面会夺去水中的氧气,导致水里的微生物缺氧死亡。

不过对于老高来说,近两年打捞工作已经减轻了不少,因为在沟道中间架起了生态浮床,将水草生长控制在了浮床两侧的区域内。据介绍,生态浮床是通过在沟渠中间打桩,铺设泡沫板,在上面种植绿植。“这种绿植是我们根据银川的气候特征专门选取的,它不会像水草一样到处疯长,而是固定在泡沫板上自然生长,对沟渠既起到生态治理、美化景观的效果,也减轻了我们的工作量。”李阳告诉记者,2018年以来他们对第 二排水沟进行了充分的环境治理,通过机械、人工清淤,把第 二排沟沉积多年的黑臭污泥进行了清挖,并对沟道沿线所有污水直排口进行了封堵。

B “河长制+互联网”倒逼责任落实

第 二排水沟是一条集城市泄洪、农田排水并且承担第五污水处理厂排水等多功能于一身的沟道,全长34公 里。随着沟道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,管理难度也在不断加大。“原来我们的沟渠虽然有管理部门,但存在‘多龙管水’的现象,没有一根主线将这些责任串起来。”银川市水务局水利建设服务中 心副主任赵少勇表示。2017年我市全面推行的河长制,提供了一条破局之路。

“按照要求,我每月至少进行巡河两次,检查环境卫生情况,水面有没有杂物,河道设施有没有破损,有没有偷排的现象。”袁辉是第 二排水沟唐徕渠至清和街段的街道级河长,每次巡河他都要打开巡河通APP,对巡河情况进行记录上报。“巡河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,比如栏杆破损、设施损坏等等,我都会拍照,通过APP上报以后,相关部门会安排人员维修。”

银川市河长制办公室工作人员郭宗骅介绍,河长们是否巡河,巡河的时间和里程都能显示出来,河长们发现的问题,会通过平台转交给各县市区或者相关单位进行限期督办。如果是河湖长履职不到位,也会进行提示或者通报,来倒逼责任落实。

通过河长制,让本来无人愿管的河流,变成河长们必须履职尽责的监管对象。而互联网技术的运用,杜绝河湖长只挂帅不出征,确保河长制从“有名”向“有实”转变,也使得河长们从被动化为主动。“经常巡河让我们对河也建立了一种感情,看到周边越来越多的居民在河边散步,我也觉得很欣慰。”袁辉说道。

C 石墨烯光催化网助力实现河畅水清

曾经,第 二排水沟、银新干沟、四二干沟、永二干沟等6条入黄排水沟进行入黄口断面检测,都是劣五类重度污染水质。黄河水出问题,根子还在岸上。2018年,我市开始实施滨河水系湿地扩整连通工程,南起永宁县中干沟,北至贺兰县北大沟,将原来4条主要排水沟入黄口整合为1个,从源头对入黄水排放进行了有效监管。水系连通后形成全长约50公 里、面积约1.1万亩的滨河水系,并在水系中共铺设10.51万平方米的石墨烯光催化网。

近日,记者在黄河湿地公园看到,湖面下铺设的一道道纺布,就如同给湿地增加了一个个肾脏,纺布上附着的催化剂可以通过光合作用,吸附降解水体中的氨氮、总磷等污染物,进一步提升水体水质。“黑臭水体可能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自然生态恢复,我们铺设的石墨烯光催化网就相当于加速水体净化的过程。现在总体的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已经可以达到15%到50%左右,COD(化学需氧量)达到20%到40%的去除率。”

银川市生态环境局贺兰分局副局长陈伏贵介绍,近两年,污水处理厂通过提标改造,以及滨河水系湿地扩整连通工程等一系列综合措施,目前入黄排水口的水质可稳定达到四类水质标准,好的时段基本能达到三类水质标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