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住银川市唐徕小区的陈瑞贤常在银川中山公园南门附近锻炼。“以前内急要跑到公园里600多米处的公厕‘方便’,现在抬脚就到。”陈瑞贤说。

近日,记者来到银川中山公园南门处的公厕,这里集厕所、垃圾收集转运、环卫工人休息等多项使用功能于一体,建筑面积264平方米,承担着中山公园、宁夏体育馆、城市一号、银川实验中学等周边6公里范围内的生活垃圾收集、转运任务。

近年来,银川市多措并举持续推进城市公厕建设和改造力度,实现了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、由保障性服务向人性化服务的转变,让老百姓“方便”更舒心。

让糟心事变暖心事

过去,银川的城市厕所多是“以厕养厕”,为了解决厕所管理维护经费不足的问题,实行收费管理,厕所布局不合理、建设标准低、设施老旧、卫生脏乱差等问题比较集中。

内急找不到厕所、找到又太远、或者太脏无处下脚……“方便”这件看上去很小的事,成为影响老百姓幸福感的“糟心事”。

2012年,银川开始免费向市民开放282座由环卫部门直管的公厕,并配备免费厕纸、洗手液等设施,银川市财政每年拿出1500多万元的专项经费,补贴公共厕所免费开放。同时,投入152万元用于社会沿街企事业单位内部厕所免费开放的补贴和奖励,以解决城市公厕因历史欠账数量不足、布局不合理的问题。2016年,《银川市公共厕所建设管理提档升级三年行动方案》出台。

2017年,银川市投入4600多万元用于公厕升级改造和增加建设。相关部门从厕所的硬件建设上入手,公开招标聘请有丰富经验的设计、建设、监理单位,严格依照标准进行施工。提高新建厕所的室内高度,近3年新建公厕室内高度均不低于3.4米,有的公厕层高4米以上,且优先采用自然光采光和自然通风,节能环保。增加化粪池容量,加大排水口管径,降低管道堵塞的风险。为解决部分公厕冲洗水压不足的问题,本着节约、高效的原则,采用高压气水冲、自吸式全自动水气混合节水装置等新型节水型产品。按照绿色建筑标准,做好外墙保温,部分公厕还配套了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水系统。

2015年至2017年,银川市新建城市公厕64座。2018年,银川市政府又将20座公厕改建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重点落实。

截至目前,银川市共有389座公共厕所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,协调120家沿街企事业单位内部厕所免费向市民提供服务,建立了“社会厕所免费开放联盟单位”。

为了让市民更容易找到厕所,结合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工作,银川市环卫处统一制作了2100个公厕导示牌在市区主要街路进行安装,兴庆区、金凤区、西夏区环卫部门也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安装了850处导示牌和公厕索引牌,确保银川市区每500米就能见到公厕导示牌。

一座公厕 一道风景

银川市环卫处主任李欢耀告诉记者,公厕不仅是老百姓的方便之所,未来还应是点缀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。

银川市按照“一厕一景、一厕一品”进行规划设计,结合每座公厕的具体位置和周围环境特点,合理选择公厕的建筑风格,比如,银川中山公园南门的厕所就采用中式园林风格设计,廊檐交错,红色木框与柱式装饰、自然建筑材料与周边古树相映成趣。为了使厕所的建设和古树生长都不受影响,在建设中,设计在房檐处开一个窗口,为古树留出生长空间,使树木与建筑融为一体。类似的厕所还有地震小微公园、西马银、芦花苑等14座公厕,这些公厕全部以“绿建三星”“旅游厕所”“人性化”等设计标准建设。

在新建公厕建设中,始终把市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,根据建设场地及人流情况,打破了传统男多女少厕位配比标准,提高女厕位数量,使男女厕位比例达到1:1,甚至是2:3。同时,还配套建设了第三卫生间、亲子间等特殊卫生间,创造了以家庭为单位共同使用的条件,解决了夫妻双方带小孩如厕不便的难题,以及配套了环卫工人休息间等设施。

在提升市民体验感上也下足了功夫,如增设安全扶手,辅助起立,方便老人及有需要的群体如厕后起立;安装报警设施,防止意外发生;在“第三卫生间”配备不同的坐便位、洗手盆,安装了婴儿护理台、婴儿安全椅,并提供盥洗热水;有50座公厕内设置了音乐播放设施,开放后可滚动播放音乐。

目前,银川市环卫处已加大公厕考评考核力度,制定了相关细则和标准,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属性,建立了厕所管理考核App,采取日检查与周抽查相结合、月考核通报与年补贴奖励相结合的方法,实行跟踪保洁模式,随走随清理,做到定人、定岗、定责,督促辖区及厕所管理企业提高服务质量,让市民体验感、舒适感更好。同时,引导市民正确认识、使用公厕,规范对“第三卫生间”的管理,把“第三卫生间”让给真正有需要的人。

“厕所装修得漂亮,后续管理还要跟上。”李欢耀说,精细化管理任重道远,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,才能让如厕环境干净有序。